自信的产品经理,让产品更“自信”-凯发ag旗舰厅
有了自信的产品经理,才能有自信的产品。而自信的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技术能力,更需要有对需要的深度挖掘能力。
自信是什么?
百度给我们的解释是这样的:
“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但我们必须清楚 ,信心只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从逻辑来讲依然有其盲目性。而我们可以通过挑前面的位子坐、练习正视别人、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练习当众发言等等方法建立我们自信的方法。”
根据这段解释,我们看出来:自信是心理学上的效应,在特定环境中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产品经理和我们的产品本身需要具备和散发出来的,为什么呢?
自信的产品经理往往有自己成功的经验,经验往往也是能力陷阱。这个我们后面会提到。但是这些经验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找到很多问题的关键点。
自信的产品经理有管控项目进度的能力,项目都是拥有自己的里程碑,有了里程碑,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的产品需求重要层次和用户反映。在项目中,也需要有节奏的去上线产品,一周一个小迭代,一个月一次大迭代。这种良性的产品节奏和运营节奏同步,使得用户会很习惯去适应你的产品。
在有节奏的产品上线中,数据自然而然的产生,这些数据可以去拥有大数据,也可以去做人工智能分析等方式,这些数据是自信的保证。
那么有了自信的产品经理,才能有自信的产品。自信的产品关键不是在于你有多少bug决定了你的产品维度和度量。而是你的需求点是否自信,“自信”到让用户去可以使用你,哪怕是bug。刚性需求就是绝对的“自信”,但不是说bug多也可以一直运营。
第二层的产品“自信”来源于你对于产品本身bug解决速度,因为技术能力也是决定自信的一部分。现在抄袭容易,但是能做到极致的很少,所以极致也是一种“自信”。
而第三层的产品“自信”来源于刚性需求中,需求的深度挖掘。比如知乎和豆瓣,知乎深度挖掘了回答答案的内容,他和百度知道最大的区别问题在于回答的内容的精致性。这点很重要。
有没有想起airbnb的成功点,有了需求之后,在图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拍照,在这点上,就是在刚性需求上去深挖用户着眼的深层次需求点。另外豆瓣社区能够存活,关键在于优质评论和评分,这点是别的社区和产品做不到的。这就是在深度需求上的深度挖掘。
其实说了这么多,关键点还是在于怎么做“自信”的产品。最近笔者特别喜欢提到一个词“成长”。自信也是靠成长起来的。人不是生来就自信,产品是人创造的,它也不是生来就自信。它也需要成长。
比如《能力陷阱》中提到,你在一个熟悉的领域中,反复去做这件事,是没有办法提升的。所以你看到往往成功的产品,他的创造人都是跨界。最伟大的产品iphone,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一开始是做电脑,在之前还是做mp3的。
滴滴,程维之前都没有做过打车软件。还有很多很多例子……关键在于这是能力陷阱,使你的思维框架固定化,无法跳出来。
而这里“自信”的来源我不懂,跨界,去学习,去打破常规。这个常规能力不是在于你本身对这个领域了解,但是跨界不懂来源的“自信”。这个“自信”在于可以打破面,找到点去深度挖掘产品需求。从而给产品赋予新的刚性需求,在这里“自信”中,实际上也是产品成长需要的一部分。
在《终身学习》这本书中,反复提到成长性思维,其实成长性思维中,最关键在于勇于去挑战。真正的挑战,是打破现在思维舒适区,去突破自己,而不是去害怕。
成长性思维其实也是“自信”产生的后果,自信是前提条件。而在《刻意学习》中也提到,我们不是简单去做一万小时的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其实是在思维舒适区。
我们要做刻意练习,比如在练习中定个小目标。举出2个例子,笔者喜欢跑步,每次跑步的时候,都会在规定时间中,比之前跑的更快,公里数更远。渐渐的,从40分钟5公里到了17分钟左右跑5公里。
我们喜欢把产品比作和用户谈恋爱,而怎么谈恋爱呢?实际上,我们产品像个男生一样,不是去表白,去告诉用户我这个需求可以满足你,你来用。而是吸引用户来用。怎么做?你要需要足够的“自信”,自信来源于你的产品能力,你的产品刚性需求,产品的深度挖掘能力。
女生吸引来了之后,不是去“直男”般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让“用户”这个女生来喜欢上你。让她觉得和你在一起快乐。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们很多时候追求一个结果。比如运营喜欢某个kpi。产品希望这个产品功能达到什么效果,往往这只是片面的。其实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和你产品之间发生了什么交互才是真正关键的地方。
回到前面恋爱上,女生这个“用户”是否体验了快乐,要让用户主动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是关键点。你多问女生什么感想,她的感受,你会让她觉得你懂她。而用户也是,你让他多说,用户会觉得他在决定或者主导这个他自己使用的产品,这样他更想用这个产品。这里提到最好的一个例子是“小米”。
在《樊登读书法》这本书提到了一点,我们一般性做读书笔记脑图往往是按书的结构去梳理的。这样做,往往就是我们注重了表面的kpi,没有重视过程。而正确做法是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整本书的结构按自己理解的意思去梳理,这样做到了本质区别,你可以记住每本书。
这是樊登讲书时候的“自信”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他通过刻意练习去演讲的方式达到了绝对自己的“自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这是《刻意学习》和《终身学习》中的提到了,包括了一万小时练习中也提到了,所以做产品也是可以培养后天的“自信”。
这里还要提到《亲密关系》这本书,这本书有提到夫妻关系中,容易造成矛盾是在于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当一方表现出难受时,另一方也恰好也是这样的话,他会开始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自我保护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就会变差。
这和我们产品与用户之间关系一样,你需求bug或者需求点让用户感受一点心理不适,就不会使用我们的产品。而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去理解,亲密关系中提到是感同身受。而我们的产品也是要和用户去做到感同身受。
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用户自己有了使用产品的“信心”,那么你的产品也同样具备了“信心”。
其实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去把握每个细节点用户感受和数据反馈,在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到产品的深度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信。而这份自信不仅是产品经理,也是产品、用户之间联系的自信。
无论何时何地,产品经理的“自信”,最好表现形式就是产品的“自信”,也是用户的自信。
晓翼,微信公众号:上海人在北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电商、o2o的产品经理。会ios开发、会p图、会运营的逗比一个。常关注社交、旅行类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